首页 > 动态 > 正文

今日立夏 从半坡先民与蛙的故事讲起

2023年5月6日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立夏,正式到来。

“绿槐高柳咽新蝉。薰风初入弦。”

当繁华落尽,芳草丛生,世间已悄然完成,暮春到初夏的转变,在这个生长渐旺,万物繁茂的日子,西安发布“一节一物”年度系列策划带您听取千年古都的“蛙声一片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了解节气与文物,城市与历史的故事。

水满有时观下鹭,草深无处不鸣蛙。

立夏表示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,因此又称“春尽日”。历书: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立夏后,日照增加,逐渐升温,雷雨增多。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
立夏有三候,一候蝼蝈鸣。那么这里说的“蝼蝈”是什么呢?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曾为此注解:“蝼蝈,蛙也。”也就是一种褐黑色的蛙。在我国古代,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神话传说,人们对蛙的崇拜可追溯到6000-7000年前。

如今在西安,我们依然能从博物馆里,发现“上古先民与蛙”的故事

西安半坡博物馆,这件蛙形陶塑,出土于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。青蛙头部微抬,口部张开,双眼圆瞪前腿直立,后腿微曲。整体造型充满力量感,其是典型的仰韶文化,半坡类型雕塑文物。专家判断它应该为一件史前陶器的器盖

生活在仰韶时代的半坡先民,面对的是水域纵横,沼泽遍布的自然环境,青蛙既是他们捕捉的食物,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,因此熟悉青蛙的生活习性与动态,从而捏塑出如此生动逼真的青蛙形象

据西安半坡博物馆业务研究部助理馆员郭罗介绍,在仰韶文化时期,原始的农业已经产生。但当时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依靠渔猎的方式,所以在绘画、雕塑、彩绘纹饰当中,经常能够见到一些动物形象,如:鱼纹、鸟纹、兽面纹、蛙纹等,这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。蛙形象则与史前时代先民的精神观念有关,体现了当时半坡人的一种生殖崇拜。

这件陶蛙塑出现在半坡类型器物的器盖之上,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,为我们研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人类生活图景提供了参考,是国家一级文物。据推测,此处的蛙形象也与夏季雨水增多有关。由此看来,半坡时期的先民已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愿望,寄托在了农业生产过程中。

“纱厨半开,月在回廊。”是宋朝画家刘泾在《夏初临·夏景》中的描述;月色摇晃树影,纱帘抖落星辰,蝉鸣翻滚麦浪。则是现代人赋予夏天的意象。不同于春去、秋来、冬至,原来这一季的等待,竟是如此热烈的欣喜与渴望

“力尽不知热, 但惜夏日长。”

告别了春,更觉珍惜时光。立夏,便是无所畏惧,发荣滋长的开端。我们始终坚信,向深扎根、向上生长,就能换来漫天阴凉。沉下身子、沉着前行,终能拾得满地金黄。

关键词:


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人人音箱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